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

出標、揀標、投票(二)






屋苑維修往往銀碼好大,大家越來越關心「圍標」的情況。

圍標來來去去都係幾道板斧;

1. 先以超低價取得顧問合約;然後再夥拍有關連的承辦商來食大茶飯。

由於超低價係唔合理,結果,反而將一D「正正常常」的顧問「篩選」了出去。配合一大堆街坊的口頭攻勢,將揀選較貴的顧問/承辦商打成「圍標集團」,結果,杜絕「圍標」卻正正中了「圍標」的圈套。

2. 再由顧問公司的名義去「派標」或「出標」;任何承辦商一見到個牌頭,就知道個工程係邊間顧問條水。你唔係自己友,就會連入標的那些費用都慳返,唔會入標。

政府或者小業主以為公開招標夠晒公平公正,但行內人邊會有秘密架。一個唔該,如果承辦商唔埋堆,顧問/法團要按工程來玩死你,有幾咁難?一味話質量唔得,唔找數,要你重做;點都挾到你聽聽話話。

3. 後加工程 (VO)

一單工程,去到實際做的時候,難免會有些更改工序的需要,而需要提出後加加工程。要嚴防的唔係後加工程有幾多,而係邊個先有權力去審批後加工程。到底只需要係管委會通過?還是要拿出來由業主大會通過?魔鬼就在細節中。

其實,而家政府有好多部門,都會為業主提供「獨立估價」,去評估一下,到底個顧問開價合唔合理,承辦商開價合唔合理。究竟係太平定太貴,一目了然。大家可以去向市區重建局尋求協助。

講了好多題外話,不如就講返富多來。

富多來參與「樓宇更新大行動」,市建局都提供咗好多意見同資料,順利咁揀選咗顧問公司。再按程序去寫標,以及公開招標。

係上一篇文都提過,在疑點重重的情況下,大家都唔聽法團枝笛去揀選某一間承辦商,而揀選了第二間;法團馬上應一批「友好」的街坊要求下,要求重新選過。
既然法團咁有心,不斷替其中一間承辦商打邊鼓,咁筆者就抱住求証的心態,去睇下點解法團咁「偏心」。

大家應該都聽過狡三窟;好多時一間公司同時會擁有幾個「牌頭」,只不過係由唔同的人仕去hold住間公司。

由於入標一定會有限制公司成立的年份,所以呢D「牌頭公司」都會營運住,得閒就向唔同的屋苑報下價,唔志在做到,只係志在「參與」,務求做到好似好多間公司競爭一樣。

一間公司要營運,除咗每年二千幾蚊的商業登記之外,最起碼,要有電話,地址同傳真。

經一事,蔡一智,而家打「圍標」風頭咁盛,唔會再有公司咁蠢,幾間公司用同一個電話號碼,但係,好多時,都會用同一個傳真號碼。

所以,大家收到標時,不妨先抄低每間公司的地址,電話,傳真,然後上網google一下,好多時,你會發現,同一個電話號碼 / 地址 / 傳真,既然彈出唔同性質的公司。

點解會咁?因為佢地只係將呢D「牌頭公司」掛在人地營運緊的公司入面搏下大霧。

筆者將法團推介的顧問公司的電話 / 傳真 / 地址,上網查下,既然發現係一間安排人地考慮的「學校」…. 奇唔奇?

好了,既然有懷疑,當然再要認真咁去睇下文件

一般人一收到份標書,就會全程咁去睇下間公司乜嘢工程出乜嘢價;可能筆者係唔識工程,所以只能老老實實咁去睇「標書報價」以外的資料。

重點,就係睇間公司的財政報表。

一般入標,都會要求承辦商提供三年的財務報表;但筆者敢肯定,呢D資料從來大家都唔會睇,但原來望下,你就會有一些好得意的發現。

如果間公司係「牌頭公司」,咁呢類影子公司當然唔會有實際營運;咁點樣負擔燈油火蠟?所以,只要詳細留意下,呢間公司的財務報表,睇下個生意額,外判費用,租金、工資(強積金開支)、你就會估算到間公司的營運模式。

筆者詳細望下法團推薦的公司,乖乖不得了。

望下個財報表,接成幾千萬的工程公司,2012年,既然一個伙記都無( 薪金支出是0),租金支出是HKD17000一年,即係平均1420蚊一個月。



去到2013年,薪金支出係276,639,平均每個月的薪金支出係23053一個月。可以請到乜嘢人?而租金開支,就變成72000/月,即係平均6000/月。



去到2014年,薪金支出多咗,有704,924.77,平均每個月係58,743,但租金仍然維持不變,6000大洋一個月。

唯一的解釋,就係呢間公司係掛在人地公司內,同人「租枱」。

見到呢D公司,你會唔會搏?你同唔同意法團的「強烈推介」?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各位留言.

如想留下個人資料與作者聯絡及洽談, 煩請另行電郵到

futorloy@gmail.com

謝謝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