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

科水,集資

今時今日的大維修,好多時都涉及集資。

當然,有好多屋苑,長年累月咁不斷儲錢,可能會儲到一筆好可觀的費用,咁就會講維修唔駛夾錢;首先,呢個必定要小心。

反正係已出之物,當業主瞭解到屋苑係用「儲備」去應付個維修,大家唔駛夾錢,好多時就會完全無晒警戒心,跟手就乜都濶佬懶理;最早期的圍標,多數以呢類型屋苑為主。

當你想去攪維修時,會突然跑出一批人,會要求「睇餸食飯」,只按儲備的狀況來做維修;呢D「唔駛錢」方案,係好受歡迎的;好快就會集結到一大堆街坊,先推倒舊法團,然後邊間做維修都唔理,但求「每戶唔駛夾錢」。

但世事,往往「唔駛錢的嘢係最貴」的。

呢類唔駛錢方案,法團好容易取得大量的授權,控制咗顧問同承辦商的揀選,以超平的方案去完成個大維修。

試過有D屋苑,話做外牆打鑿,結果,只係搭完棚,搵洗牆水洗下幅牆,白雪雪咁,大家就好滿意,承惠幾千萬.

咁到底係「平」?定係「貴」?

但除著後幾年越來越多大鱷食大茶飯,呢D「唔駛錢」方案已經絕跡,大維修已經必然跟埋「集資」呢一個動作。

好多屋苑,都鍾意將「大維修」附加埋「加建工程」;維修,即係原有措施損毁,你而家去修復,加建,即係由無到有,加返D新的措施係屋苑。

大家都知道,日常繳交的「管理費」,最主要係用來支付營運開支以及日常的維修,公契必然會有一條,就係若然管理費不足以應付,就需要集資。

但去到集資,就成日會有爭拗;你睇下土審的案例,大部份官司,都係涉及呢類維修集資的。

集資係大家業主夾錢,但夾錢的比例都有唔同;到底係按業權?按管理份數?中間已經有好多爭拗。

唔同屋苑的公契,都有所不同;大家必須按公契去行事。有些屋苑,不理單位大小,都繳交均一的管理費;有些屋苑,天台業權係雙份,但繳交管理費時只當一個單位來計算;有些屋苑,停車場雖然要交管理費,但講到明停車場業主係不用支付維修費用;形形式式,個個唔同。大家一定要小心去睇清楚。

不過,以最正路的講法,由於管理費係包括維修,當有需要去做「維修」而經費不足,好正常都係以「管理費」比例去集資的。

但上文有講過,有好多法團都會襯大維修時,去做一些加建工程,例如起多部電梯,會所,或其他….. 咁又係唔係按管理費份數去計算呢?

由於公契推出時,呢D新建設施係「無」的,公契當然唔可能未卜先知咁講到明呢D新加的設施係由邊個去畀;好多時法團就會搏大霧,將呢D設施加入大維修,等大家一齊去夾。

除非公契另有訂明,否則,呢類新加的設施,按道理,係應該按「業權份數」來計算;而唔係按「管理份數」來計算。

照返上面個例子,如果天台戶係雙倍份數,但交管理費時與其他單位一樣. 咁集資做大維修,佢同其他人要夾相同的錢;但如果要起多一舊新的設施,咁隻資起呢個新設施時,天台戶就要夾多一倍。

就好似一間公司要增加/購買一個新的資產,咁當然係按股東的比例去集資;原理一樣.

再講遠少少;當呢個天台戶起個新投施時,佢要畀雙倍錢;但如果呢個新設施係將來需要做「維修」而另行集資,由於係涉及「維修」,咁呢個天台戶又只需要按「管理費份數」來集資。

雖然每個法團都會有法律顧問;但係法團顧問都要法團問到佢地,佢地先會畀法律意見;法團如果特登去講,咁法團律師又未必會自動請纓咁去同法團及大家講解。

記住,萬事都要參考公契;當有疑問時,請以書面向法團查問,並要求法團向法律顧問尋求「書面意見」。否則,到時你推我讓,你話我無問,我話你無講,好難就呢D事件問責。




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

出標、揀標、投票(二)






屋苑維修往往銀碼好大,大家越來越關心「圍標」的情況。

圍標來來去去都係幾道板斧;

1. 先以超低價取得顧問合約;然後再夥拍有關連的承辦商來食大茶飯。

由於超低價係唔合理,結果,反而將一D「正正常常」的顧問「篩選」了出去。配合一大堆街坊的口頭攻勢,將揀選較貴的顧問/承辦商打成「圍標集團」,結果,杜絕「圍標」卻正正中了「圍標」的圈套。

2. 再由顧問公司的名義去「派標」或「出標」;任何承辦商一見到個牌頭,就知道個工程係邊間顧問條水。你唔係自己友,就會連入標的那些費用都慳返,唔會入標。

政府或者小業主以為公開招標夠晒公平公正,但行內人邊會有秘密架。一個唔該,如果承辦商唔埋堆,顧問/法團要按工程來玩死你,有幾咁難?一味話質量唔得,唔找數,要你重做;點都挾到你聽聽話話。

3. 後加工程 (VO)

一單工程,去到實際做的時候,難免會有些更改工序的需要,而需要提出後加加工程。要嚴防的唔係後加工程有幾多,而係邊個先有權力去審批後加工程。到底只需要係管委會通過?還是要拿出來由業主大會通過?魔鬼就在細節中。

其實,而家政府有好多部門,都會為業主提供「獨立估價」,去評估一下,到底個顧問開價合唔合理,承辦商開價合唔合理。究竟係太平定太貴,一目了然。大家可以去向市區重建局尋求協助。

講了好多題外話,不如就講返富多來。

富多來參與「樓宇更新大行動」,市建局都提供咗好多意見同資料,順利咁揀選咗顧問公司。再按程序去寫標,以及公開招標。

係上一篇文都提過,在疑點重重的情況下,大家都唔聽法團枝笛去揀選某一間承辦商,而揀選了第二間;法團馬上應一批「友好」的街坊要求下,要求重新選過。
既然法團咁有心,不斷替其中一間承辦商打邊鼓,咁筆者就抱住求証的心態,去睇下點解法團咁「偏心」。

大家應該都聽過狡三窟;好多時一間公司同時會擁有幾個「牌頭」,只不過係由唔同的人仕去hold住間公司。

由於入標一定會有限制公司成立的年份,所以呢D「牌頭公司」都會營運住,得閒就向唔同的屋苑報下價,唔志在做到,只係志在「參與」,務求做到好似好多間公司競爭一樣。

一間公司要營運,除咗每年二千幾蚊的商業登記之外,最起碼,要有電話,地址同傳真。

經一事,蔡一智,而家打「圍標」風頭咁盛,唔會再有公司咁蠢,幾間公司用同一個電話號碼,但係,好多時,都會用同一個傳真號碼。

所以,大家收到標時,不妨先抄低每間公司的地址,電話,傳真,然後上網google一下,好多時,你會發現,同一個電話號碼 / 地址 / 傳真,既然彈出唔同性質的公司。

點解會咁?因為佢地只係將呢D「牌頭公司」掛在人地營運緊的公司入面搏下大霧。

筆者將法團推介的顧問公司的電話 / 傳真 / 地址,上網查下,既然發現係一間安排人地考慮的「學校」…. 奇唔奇?

好了,既然有懷疑,當然再要認真咁去睇下文件

一般人一收到份標書,就會全程咁去睇下間公司乜嘢工程出乜嘢價;可能筆者係唔識工程,所以只能老老實實咁去睇「標書報價」以外的資料。

重點,就係睇間公司的財政報表。

一般入標,都會要求承辦商提供三年的財務報表;但筆者敢肯定,呢D資料從來大家都唔會睇,但原來望下,你就會有一些好得意的發現。

如果間公司係「牌頭公司」,咁呢類影子公司當然唔會有實際營運;咁點樣負擔燈油火蠟?所以,只要詳細留意下,呢間公司的財務報表,睇下個生意額,外判費用,租金、工資(強積金開支)、你就會估算到間公司的營運模式。

筆者詳細望下法團推薦的公司,乖乖不得了。

望下個財報表,接成幾千萬的工程公司,2012年,既然一個伙記都無( 薪金支出是0),租金支出是HKD17000一年,即係平均1420蚊一個月。



去到2013年,薪金支出係276,639,平均每個月的薪金支出係23053一個月。可以請到乜嘢人?而租金開支,就變成72000/月,即係平均6000/月。



去到2014年,薪金支出多咗,有704,924.77,平均每個月係58,743,但租金仍然維持不變,6000大洋一個月。

唯一的解釋,就係呢間公司係掛在人地公司內,同人「租枱」。

見到呢D公司,你會唔會搏?你同唔同意法團的「強烈推介」?